病了兩年多,見過不少醫生,慢慢的,學會了觀察。說實在的,我是很幸運的「碰」到了「對」的醫生(雖然也經過取捨),不過,如果沒那麼幸運,又該怎麼觀察?怎麼選擇呢?


怎麼判斷好醫生和壞醫生?這問題應該不難。學識不足,經驗不夠,醫德不佳,以上三者有其一,就不會是個好醫生。就算我的判斷標準太過籠統,坊間教大家判斷醫生好壞的資訊向來不缺,信手拈來就會有,不勞我贅述。不過,好醫生就一定會是「對」的醫生嗎?那可不盡然。

根據我的體會,好醫生還分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的好醫生,他們會讓你感受到醫學的浩瀚艱深。這種好醫生醫學知識極為豐富,多半是醫學院的高材生,不過,由於他們念玆在玆的始終是醫學與疾病的「科學」關係,發問與回答始終簡潔冰冷,很少去關心病人的情緒與心理,甚至,他們還不喜歡病人問東問西,或說一些有的沒的,在醫病關係中,病人會是個沮喪的參與者,你的任何疑問和奇想,都沒有機會納入醫療計畫的考量。因此,在他們的主治之下,如果平均的存活率是10%,那麼,你也就只能有10%的預期,因為,這就是他們的信仰。

第二個層次的好醫生,他們會讓你臣服於醫術的高明卓絕。這種好醫生也許不是醫學院中的高材生,但實務經驗豐富,而且多半有學校沒教的獨門步數,不過,由於他們的求診者絡繹不絕,也實在忙得不容易再吸收不在他們專長項目之外的其他醫療途徑的發展,因此在醫病關係中,病人往往也沒有置喙的餘地,常會是個惦惦的參與者,儘管他們會為你燃起無窮的希望,也是唯一的希望,雖然會有較平均存活率稍高的機會可以預期,不過,一旦他們的努力沒有成功,雙手一攤表示愛莫能助時,會讓你頓時陷入絕望。

我個人喜歡的是第三個層次的好醫生,因為他們會讓你體會到身體的奧妙多端。他們雖具備相當的學識、經驗與醫德,但卻不一定是醫學院的高材生,或擁有獨門的醫術,不過,他們對身體的奧祕感到敬畏,不敢自恃一己的專業是病人的唯一倚靠,因此虛心的汲取其他領域的相關發展以為輔佐,他們對疾病與病人同樣關心,在治療的過程中同時會關照到病人的恐懼與疑惑,他們耐心聽,也有技巧的答覆,因此,在醫病關係中病人可以是積極的參與者。如果,平均存活率是10%,你才比較可以妄想自己是那10%的最佳候選人,而不只是十分之一的機會,或是比十分之一的機會多一些而已。

因為我是積極參與的病人,所以會有這樣的選擇,如果你不想積極參與,那又另當別論了。

日崑 於
2006.02.2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klinke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